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务 -> 办事服务 -> 实用技术
蕨菜高效培育及加工技术
2017-12-11        

1蕨类植物的生物ob 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学特性 

  

1.1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龙头菜,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保健蔬菜,是兼有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纯天然的野生野味山野菜,因而素有“山珍”、“山菜”之五的美誉,是世界公认的健康绿色食品,是一种非常畅销的出口商品。 

1.1.1  形态特征 

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褪色,长而横向伸展,0.60.8cm,最长可达30cm。轩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cm ,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达1m,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褪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褪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1.1.2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而横走地中,其上着生两型幼芽,一种与根茎垂直,出土为孢叶;另一种水平方向延伸为根茎生长点。叶草质散生,高0.6100m,幼时拳曲,成叶为卵状三角形,倾斜,二回或三回羽裂,小羽叶全缘,孢子沿叶缘着生,由反曲叶缘覆盖,盖白色条形,囊有柄,环带金黄色,孢子褐黄色,因生长环境不同,孢子成熟期也不一致,由6月末至7月中旬,成熟后在叶上宿存期很短,天晴温度高时1-2天;反之,3-4天。孢囊初为绿色,后呈暗绿色,最后淡黄色,空囊壁为锈黄色。 

蕨菜在东北地区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萌动出土,采集早期为5月中旬至下旬,一般在向阳山坡,人日采量为30-35kg,占总收获量的30%。采集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阴阳坡蕨菜均已出土,蕨菜粗壮,高、嫩,可食期也较长,人日采量60-70kg,占总收获量的50%。采集晚期为6月中旬至下旬,多为山谷、沟塘、草甸和阴坡下腹之处;蕨菜细瘦,可食期短,人日采量为20-25kg,占总收获量的20% 

蕨菜单匹孢叶可食期为3-5天,生长初期,日生长量为1-3cm,一般4-5天;生长快速期,日生长量6-7cm,一般7-8天;生长平缓期,日生长量3-5cm,一般7-10天。 

2常见蕨类植物发展趋势及经济效益分析 

  

2.1  蕨菜发展趋势及经济效益分析 

蕨菜营养丰富,每100g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1.04mg,维生素B20.13mg,维生素C27mg;每100g干品含蛋白质6.6g,脂肪0.9 g,糖54.2 g,粗纤维25.5 g,维生素C3mg,维生素E0.53 mg,维生素PP2.7 mg,钾31.8 mg,钙1.9 mg,镁3.39 mg,磷5.16 mg,铁171μg,锰μg,锌μg,铜25μg 

蕨菜味甘、性寒,能安神、降压、利尿、解热,驱水湿,治脱腌菜,并可作驱虫剂,治蛇虫蜇伤等。 

但是,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中部山区调查过吃蕨菜和食道癌的关系,发现在那里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发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则增加了3.7倍。在英国的北威尔土地区,胃癌发生率一直很高。1990年进行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显示幼年时代吃蕨菜会增加后来胃癌发生的风险。 

蕨菜不仅由于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无污染等特点,扬名于海内外,而且更因为其药膳兼备的功能被誉为“时尚食品”“天然食品”,备受世人青睐。随着经济及饮食文化的发展,人类对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的蕨菜类山野菜大量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由于采摘作业的无组织性、无科学性,来自产地内外群众争抢采摘,资源越采越少,质量越采越差,导致植株衰弱或死亡,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用刀插入土内挖取,不仅是对资源破坏严重,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其经济价值,致使叶柄越采越少,越挖越瘦 ,因此蕨菜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因为国内外市场对蕨菜的需求量有增无减,所以价格也逐年上涨,近年来已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4-1.6/kg上升到6.0/kg左右。蕨菜栽植第3年可采收,第4年后进入达产期,达产期蕨菜亩(667m²)u 800-1000kg,以市场售价6/kg计算,亩产值最少为6/kg×800kg/亩=4800/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蕨菜人工丰产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主值高、见效快,不占用好地,沟溪两旁、台地、林中空地均可利用,一经实施,多年受益,产量及面积逐年增加等诸多优点。 

3 常见蕨类植物繁殖技术 

  

3.1  蕨菜繁殖技术 

蕨菜繁殖可分为孢子有性繁殖与种根或地下茎无性繁殖两种。由于孢子有性繁殖方法需要较复杂的繁育条件、严密的技术水平及较长的时间等条件限制,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靠种根无性繁殖。 

3.1.1  有性繁殖 

3.1.1.1  孢子采集与处理 

蕨菜孢子采集:东北地区每年7-8月,当蕨菜由最初的绿色逐渐加深转变为深褐色时,孢子已成熟,空囊壁为锈黄色。成熟孢囊在叶上宿存期很短,只有1-2天,应及时采集。采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叶片,将其放在纸上,使孢子囊自然干燥开裂,孢子散落于干净纸上后,轻轻摇摆,使孢子囊壳与孢子分离。将分离干净的孢子收集起来,放入硫酸纸袋内,置于4℃冰箱内保存待用。 

3.1.1.2  孢子繁殖 

①培养基准备;将已粉碎的草炭土、森林棕色沙壤土过筛、消毒,按12比例混匀,装入10cm高、底部带有气也的塑料平盘内,播种前一天浇好底水备用。 

②播孢:在播种前用30mg/L的赤霉素将孢子处理15min,促进孢子萌发。将处理过的孢子倒入盛水的喷壶中,摇匀后喷洒在培养基质上,每平方米需孢子1g。孢子应均匀撒在培养基质上,播种后用纸将苗床盖好。 

③管理措施:孢子播完后,用玻璃板盖上,放在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每天喷雾2次,保证封相对湿度为80%以上,PH值为6.5-7.5,光照每天4h以上。 

④孢子萌发过程:一般15-30天就能出现隐隐的绿色,表明孢子已经萌发,可撤去覆盖纸。孢子萌发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喷雾2次,连续1周,之后每天浇1次水,土壤含水率保持在80%-100%,每天保持5000lx以上的散射光,20天以后形成幼苗。 

⑤孢子苗移栽:当幼苗高生长至6cm左右时,可按6cm×800cm的株行距进行第一次移栽,仍用同样的基质,温床培养。6月上旬,按株10cm×15cm移植到室外苗床上。栽后立即浇水,天气旱时适度浇水,田间持水量40%-70%。架设高50cm-60cm、宽120cm的庇荫棚,可以庇荫80%8月下旬撤除庇荫。 

3.1.2  无性繁殖 

野生蕨菜的根茎通常是比较瘦弱的,产量也较低,因此,通常需要将蕨菜的地下茎挖回,经一年的培育复壮以后再行栽植。根茎采集一般在秋季叶枯后或早春萌动前,用平镐沿地茎刨10-15cm深,采集根茎。根茎应尽量挖长些,并保证根茎粗壮,芽无损伤,将地下茎较完整地挖回后,在上冻前直接栽植或是假植于背风向阳处或地窖中,待翌的春季土壤融化10cm深以后再栽植。在栽植前应将土壤全面深耕耙细,并放入大量的有机肥、堆肥等农家肥,也可心放入化肥,每亩放入3.0-3.5kg氮、磷、钾肥。最好是打成宽1m左右、高20-30cm的床,在其上开10cm深的沟,将蕨菜要段首尾相连平摆在沟内,横走茎上的芽向上,覆土与地表持平踩实,再用杜枝落叶覆盖2-3cm,如土壤湿度还不到55%,栽后需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浇水。这样经过一年的培育,蕨菜地茎变得又粗又长,可得到原地下茎20倍左右的种根。 

 常见蕨类植物移栽种植技术 

  

4.1  蕨菜移栽种植技术 

4.1.1  选地 

选择腐殖质含量高、保水保肥的地块,而且要离水源较近。如果是山区,最好以郁闭度0.2-0.4的疏林地为宜,这样可心节省投资和劳力,还可以防止蕨芽过早开叶,生产出又粗又高的优质蕨菜。可选择山沟两旁的缓坡地,前茬为豆科作物的地块最好(但注意是否曾喷施长效药剂,如使用过豆璜隆,则坚决不能种植)。 

4.1.2  整地与施肥 

栽植前首先要进行旋耕整地,所需肥料事先找施在地块表面,然后结合旋耕进行土壤全层施肥,用量为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kg。另外,土壤酸度为PH5-5.5时蕨芽生长旺盛,PH值超过7以后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微酸性土壤适合蕨菜生长,可在整地时放入一定量的泥炭来进行调酸。 

4.1.3  栽植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平地、垄栽和床栽方法。 

垄栽按照垄距60-80搂沟,然后把苗根茎纵向摆到沟里,浇一次透水,摆根的间距为30-35cm,摆根后立即盖上5cm左右厚的土。床栽按株行距30cm×40cm密度平放苗根茎后覆土压平。为了防止前期干燥和抵制杂草,覆土镇压完毕还应在地面铺一层稻草。关于栽植时间,一般都在早春,在秋天进行栽植成活率降低。 

4.1.4  田间管理 

4.1.4.1  第一年的管理 

栽植每一年长出的蕨菜绝对不能采摘,应尽可能地促使其生长。生长期间,根茎得以在地下分枝,并向四周扩展。从夏季开始到秋季,叶片接受阳光并制造养分,同时把同化的养分向地下茎贮存,所以应精细管理,尽可能促使地上部分旺盛生长。 

杂草防除:上半年由于有稻草覆盖,可以抵制杂草大发生,但蕨菜开始出芽后,要把稻草去掉,此时杂草的生长速度快于蕨菜,因此需人工除草。由于蕨菜根茎是条形栽植的,此时的根茎还没有向外扩展,因此可用锄头把行间的草铲掉,再用手把析间杂草拔掉。在盛夏以前,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除草次数为1-2次;盛夏以后,蕨菜生长旺盛,基本上把地面覆盖,在部分杂草受到抵制,于是在8月中旬左右拔1次大草即可。此外,也可以用除草剂灭草。摆根覆土后,全面喷雾,进入土壤封闭处理,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肥水管理:可根据生长情况而定,如果遭遇干旱,就就稿压泵浇水,浇水次数视旱情而定,如果内涝,就应挖沟排水。关于追肥,一般来说,前面介绍的施肥量可供2-3年生长发,但如果地块肥力不佳或其他原因导致茎叶不繁茂,叶面呈黄绿色,到了夏季株高不没膝,这种情况下应追肥,每亩追NPK复合肥10-15kg,2次行间施人。深秋时节,茎叶枯萎、变褐,待地下茎叶完全干燥时用火焚烧掉,也可在春季萌发前把茎烧掉,这样既可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又可避免由于茎叶遮盖融化推迟的弊病,从而大幅提高其产量。 

4.1.4.2  2年管理 

早春萌芽前行进行施肥,施肥各类和第一年相同,施肥量视情况而定,如果第一年长势旺盛第二年可适当减少。把几种肥料混在一起施入行间,然后用铁耙搂入3cm深的土中。到了夏季,茎叶繁茂,一般来说株行已无法辨认,所以一般不用追肥,如果生长顺利,第二年开始可以收获,但不宜过量采摘,因为第二年还没有成园,仍依靠繁茂的茎叶制造并向根茎贮存养分,一般收获期间为1-1.5个月,之后停止采摘进行培肥。采摘时隔几株留1株,留下的茎株叶片展开后可起到一定的遮阴作用。这期间如果春旱,要间歇灌水,促使蕨菜早生快发。关于除草问题,除使用封闭除草剂外,其余的草只能用手拔。如果盛夏时杂草过多,就用镰刀割,不能用锄头铲,因为这时的根茎已几乎贯穿整个地面,用锄头铲会伤根。 

4.4.4.3  2年以后的管理 

水肥管理及杂草防除同以往一样,年年如此,只是随着年数的增加,土壤由于长期不耕翻有些板结,影响产量,此时可增施一些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可以在秋季深松土壤,保证高产、稳产。 

4.1.4.4  采收 

第三年开始,蕨菜可以正常采收,每年春天,当苗高25-40cm,蕨从地下根茎上抽出一个个新茎,茎的内部质地疏松柔软、空隙密布。这种刚刚萌芽出土的新茎就是蕨菜,3-5天后即可第一次采收,这时的蕨菜最好吃,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鲜嫩细软而且营养价值最高;10-15天后采收第二次。每年可连续采收2-3次,但不能成片全部采集,每次只能采收2/3-3/4.如果掺杂有晚生蕨,采收期可扶老持续到8月中旬。此时,虽然留下的蕨菜叶片已展开,但株间叶下仍有新芽出土,所以可持续采摘,一般每亩收获量为200-300kg。但蝗是采摘时必须小心以免践踏或碰倒其他茎株。 

10年以后,随着根茎老化,并逐渐向土壤深处移动,蕨菜的产量将有所减少,此时应考虑换地栽培,换地时,挖掘原来地块的少量要茎即够用,然后重新进行培肥、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剩下的旧蕨菜园可继续收获1-2年后再废弃,废弃时挖出的根可继续移往别处生产。 

 常见蕨类植物加工利用技术 

  

5.1  蕨菜加工技术 

5.1.1  蕨菜盐渍加工技术 

5.1.1.1  采摘 

蕨菜采集时间较长,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可采期1个月左右。 

采集要求:第一,要采集长势好、鲜嫩、粗壮、无霜打、无虫蛀的绿秆菜,长度25c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切除老化根后,成品菜在22cm以上。注意:放风的老化菜有能采,紫秆菜也不能采。第二,要在鲜嫩部位以下的适当地方采下,不要连根拔。第三,采下的蕨菜要用盐面或土面沾一下断面,以减慢老化速度,然后整齐地放到垫有青草的筐里,上面再盖上一层青草,防止日光照晒。不要挤、碰、压,以防柔条、老化。第四,要当日采集,当日加工或交售,防止拖太长时间蕨菜老化。 

5.1.1.2  盐渍 

蕨菜最好随采随渍,避免过夜。加工前先将蕨菜把其部切齐。 

第一次盐渍:先在容器底铺一层2cm厚的底盐,将切齐的蕨菜整齐地摆放一层,再加一层盐,至装满为止,最上层加2cm厚的盖面盐。盖上木盖、压上石头[(石头重量与菜的重量比例为11.2-1.5]。盐渍时间10-15天。第一次用盐量30%左右。 

第二次盐渍:首先把缸上面的菜倒在第二次容器的下面,按盐渍菜重量的15%投盐(方法同第一次盐渍),最后用22波美度的过江盐水灌满,木盖,压上石头,盐渍10天以上。 

装桶;经过二次盐渍的菜便可装桶。装桶前应再用22波美度的盐水洗 菜,去除泥土 、杂质,切去老化部分,把水控净,将鲜嫩、粗化、绿色、长度在15cm以上的菜放到内衬两层无毒塑料袋的桶内,在上层放上厚2cm的洗涤盐(不少于5kg),灌满22波美度的过滤盐水,扎紧袋口,盖牢桶盖即成。 

5.1.1.3  脱盐 

把盐浸过的蕨菜加入3倍的清水,浸泡8-14h,再用清水反复清洗,至清洗池中水清澈透明为止。 

5.1.1.4  护色 

把脱盐处理过的蕨菜放入含0.05%-0.20的镁盐、0.01%-0.03%锌盐、0.04%-0.08钙盐、0.06-0.10%维生素APH值为3.5-4.5、温度为75-85℃的水溶液中,浸泡2-4min,然后用清水漂洗2-3遍,沥干表面水后,拌入调味料,加工成即食类蕨菜软罐头,不拌调味料进行保鲜加工成清水蕨菜软罐头。 

5.1.1.5  灭菌包装 

为延长蕨菜的保鲜保质期,杀菌技术的应用是个关键。 

既要保持菜不软烂,又要杀灭微生物,还要保持包装袋不能胀破,因此采用长温10min[90±5]30min杀菌、10min冷却的灭菌技术工艺。 

5.1.2  蕨菜干加工技术 

5.1.2.1  采摘 

选取幼嫩、顶部叶苞尚未开伞的蕨菜,用手采下。长度越长越好,最短不少于20cm,整齐地放在垫有青草的筐内,不扎把,上面再盖一层青草,防日晒。 

5.1.2.2  水煮 

锅内加水烧开(水量要足),加入鲜嫩的蕨菜,加盖后猛火煮沸,水开后揭去锅盖,再煮沸3-5min,然后捞出放入冷 水中冷却至常温后再捞出晾晒。其要求同薇菜。 

5.1.2.3  晾晒揉搓 

晾晒场地可铺席子、塑料薄膜或水泥地面。水煮后的蕨菜在晾晒过程中要经过多次揉搓。方法详见薇菜揉搓。 

   

附录1    蕨菜育苗、丰产、采集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种植的ob 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环境、种苗培育、栽培措施、采摘方法、运输、贮存、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林区蕨的栽培质量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内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3095-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9137-88大气污染物质量高浓度允许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蕨菜 

蕨菜指凤尾蕨科蕨属蕨地上可食部分。 

3.2  孢子 

蕨菜成熟后,叶的背面形成深褐色的孢子囊,孢子囊内为褐色细粉状物质。 

3.3  孢子囊 

成熟蕨菜的叶片小脉顶端的连接脉上呈线性分布的繁殖器官即为孢子囊。孢子囊成熟期为深褐色,内含大量孢子。 

3.4  老化根 

蕨菜基部纤维化不能食用的部分。 

 ob 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环境 

4.1  栽培区域 

黑龙江省山区阳坡、半阳坡、稀疏的针阔混交林下、林缘或林中空地。 

4.2  土壤 

壤土和沙质壤土,土层厚度15cm,疏松肥沃。 

4.3  湿度 

不耐干旱,对水分要求严格,含水率30%以上,栽植田间水分应保持在25%-40%,排水良好。 

4.4  光照 

早春栽植,郁闭度0.3-0.6。光照充足时,生长工发育快,植株粗壮。 

4.5  温度 

既耐高温,也耐低温,32℃高温仍能正常生长工、发育,在-36℃的低温下突根也能安全越冬,幼嫩叶在-5℃以下才遭冻害。当土层10cm处平均温度达5℃时叶芽开始萌动,气温15℃、地温12℃时,叶片开始迅速生长工,孢子发育适温25-30℃。 

4.6  PH 

蕨菜生长工适应的PH值为5-7 

 种苗繁育 

5.1  苗圃应具备的条件 

5.1.1  宜交通方便,有喷灌条件,劳力充足。 

5.1.2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m,水质符合GB5084-92二类标准和GB/T18407.1-2001中的3.2.2的规定。 

5.1.3  土层厚度30cmPH5.0-7.0,质地为沙壤土或壤土。 

5.1.4  忌风口、霜穴、雹带,地表兆淹或地下水浸渍地,栽培环境符合GB3095-96二级标准和GB/T18407.1-2001中的3.2.2的规定。 

5.2  整地作床 

5.2.1  苗圃施基肥:整地、作床前施有机肥40000-65000kg/hm²。 

5.2.2  苗圃整地:春、秋结合作床,翻地20cm以上,耙细整平后,按规格挂线作床,翻地时不将底层冷浆生土翻上来,田间持水量>70%时不宜整地。 

5.2.3  作床。 

5.2.3.1  作床前充分碎土、清除残根、石块、拌匀粪肥。 

5.2.3.2  作床规格:床面宽110cm,步道宽50cm,床高15cm,床长20-30m或与作业区同长,做到整齐一致。 

5.2.3.3  床内无1.5cm以上土块,搂平镇压床面。 

5.2.3.4  不宜重茬。 

5.3  营养繁殖(根茎繁殖) 

5.3.1  根茎采集 

5.3.1.1  采集时间:一般在秋季叶枯后或早春萌动前。 

5.3.1.2  采集方法:用平镐沿地径刨深10-25cm,根茎尽量挖长些。 

5.3.1.3  质量标准:根茎粗壮,芽无损伤。 

5.3.1.4  根茎贮藏:在上冻前直接栽植或假植开背风向阳处或地窖中,待翌春栽植。 

5.4  根茎培养 

5.4.1  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5.4.2  栽植方法:直接进行定植,在做好的床上开10 cm深的沟,植入根茎,根茎接续摆放,芽距30-50cm,然后覆土厚7-10cm,再盖些树叶或干草等。 

5.5  孢子繁殖 

5.5.1  孢子的采集 

5.5.1.1  采孢时间:一般在7-8月,当孢子囊由绿色变为深褐色成熟后即可采收。 

5.5.1.2  孢子采收方法:用干净剪刀将带有成熟孢子囊的叶片剪下,放入干净、光滑的纸袋中,密封折叠,并放置1-2天,使绝大部分孢子散落到纸袋里,然后再打开纸袋取出叶片、孢子囊壳等杂质,将孢子收好以备播种。 

5.5.1.3  孢子贮藏:当年采种置于4℃条件下贮藏,翌年春播在低温±5℃条件下可贮存22个月左右。 

5.5.2  孢子的播种 

5.5.2.2  选择培养基:可选择草炭土、腐殖质或泥炭和河沙混合土作为基质,基质过20目筛后,用800-1000倍多菌灵等消毒处理。 

5.5.2.3  室内播孢:播种前一天把准备好的基质培养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处理过的孢子倒入盛水的喷壶中,摇匀后均匀喷洒在培养基质上,每平方米需孢子1g,播种后用纸将苗床盖好。 

5.5.3  孢子的培养 

5.5.3.1  培养温度:将容器放在温室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 

5.5.3.2  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为100%PH值为6.5-7.5、光照每天4h以上。 

5.5.3.3  培养时间:一般15-30天就能出现隐隐的绿色,表明孢子已经萌发,可撤去覆盖纸。 

5.5.4  孢子育苗管理。 

5.5.4.1  孢子萌发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喷雾2次,连续1周,之后每天浇一次水,土壤含水率保持在80%-100%20天以后形成幼苗。 

5.5.4.2  孢子萌发后每天保持5000lx以下的散射光。 

5.5.4.3  当幼苗生长工至6cm左右时,可按6cm×15cm移植到室外苗床上。 

5.5.6  田间管理。 

5.5.6.1  架庇荫棚:架庇荫棚高5060cm,宽120cm,庇荫80%8月下旬撤除庇荫棚。 

5.5.6.2  灌溉与排水:栽后立即浇水,天气旱时适度浇水,田间持水量保持在40%-70% 

5.5.6.3  除草与松土:应采用手工或机械除草方式,同时清除病苗、死苗,保持圃地土壤疏松、清洁、无杂草。 

 栽培措施 

6.1  选地 

6.1.1  土壤水质应符合GB5084-92二级标准和GB/T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应排水良好,不积水。 

6.1.2  空气质量GB3095-99二级标准和GB/T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尽量避开霜带或霜穴。 

6.1.3  土壤质量应符合GB5618-95二级标准和GB/T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土壤应肥沃、深厚、湿润。 

6.1.4  适宜的立地条件 

选择阳坡、半阳坡,郁闭度为0.3-0.6,山坡中下腹,坡度8°-15°,排水良好的针阔叶混交林下、林缘或林中空地。 

6.2  整地 

6.2.1  清林 

杂草灌木丛生的林地,整地前先清林、割草,林地内的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全部保留。割带3m以上,保留带2m以内,将割下的灌木堆积在带两侧。 

6.2.2  整地方法 

先铲除草皮,深翻20cm,做宽60 cm的大垅或长10m、宽1.1m、高10-15cm的床,时间为前一年秋季。 

6.3  定植 

6.3.1  蕨苗准备 

6.3.1.1  孢子培育的苗,苗高10-15cm,带土坨。 

6.3.1.2  培育的根茎或临时挖取的根茎,茎粗0.7cm以上,每段上具芽1-2个以上,根茎用量为100kg/亩左右。 

6.3.2  栽植密度 

株行距30cm×50cm 

6.3.3  植苗时间 

早春土壤解冻后,蕨菜萌发前,顶浆栽植。 

6.3.4  栽植点配置 

开深10cm的沟,将根茎或怨苗斜向平摆于沟内,可随摆随将根茎用手压实,在一个床面(垄)摆完后覆10-15cm,覆土后立即压实,并浇透水,最好覆盖树叶或干草保湿。 

6.4  田间管理 

6.4.1  中耕除草 

蕨菜栽植第一、二年应及时2-3次割灌、除草、松土。 

6.4.2  灌溉与排水 

在蕨菜生长期间应多次灌水,使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引起根的腐烂。 

6.4.3  遮阴 

保持适当的庇荫,最适宜的郁闭度为0.4-0.6,也可搭建遮阴棚进行遮阴。 

6.4.4  施肥 

可视土壤肥力施加氮肥、钾肥、磷肥、农家肥或生物肥,每亩施腐熟的鸡、猪烘5000kg、草木灰150kg或尿素10kg,可结合浇水多次施薄肥,可采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后2-3天进行。 

6.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和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采摘 

7.1  采接季节 

5月中旬至6月下旬。 

7.2  采摘标准 

当蕨菜生长工到20-25cm、叶片尚未完全展开而呈拳勾状时采摘,但应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7.3  采摘次数 

第一年只采收一次,以后每年采收2-3次。 

7.4  采摘间隔期 

采收7-10天后可采收第二次。 

7.5  采摘方法 

可用刀割或用手掐法采收,采收点要尽量贴近地面,不要连根拔。采收同时将同等长度的蕨菜分类扎把,装入筐内上面覆盖少许杂草,不要挤、压、碰。原则上当日采集当日加工或交售,防止拖长工时间促成老化。 

 文件记录 

8.1  文件记录的内容 

蕨菜生产的全过程均应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照片和图像。记录内容如下 : 

8.1.1  生长产环境资料: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检测、土壤质量检测、水源质量检测、气象资料及小气候记录等。 

8.1.2  孢子种苗:孢子种苗来源、质量直接关系到蕨菜产量和质量,必须认真记录,内容包括采收时间、等级、贮藏方法、活力。 

8.1.3  生产管理资料:主要包括土壤处理,孢子、孢子苗和根径栽种前的处理,移栽时间、面积,施肥种类、时间、方法,技术负责人、记录人。 

8.1.4  采收记录:主要包括食用部分的采收时间、采收量、加工、运输、贮藏等记录。 

8.1.5  蕨菜质量检测:主要是对蕨菜性状、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项进行检测,以判断蕨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8.2  文件记录方法 

每次生产活动后及时记录,开始实施时可由技术人员指导记录,以后由记录人员独立记录,技术负责人检查签字。原始记录和田间观察记载应采用正副本形式。副本由场方保存,正本交上级存档。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等,均应交主管部门存档。档案资料应有专人保管,至少保存5年。档案管理部门对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要进行认真清点核对,办理好交接手续。交接双方均应在移交清单上签字。签署的具体内容包括:编号、文件名称、件数、页数、保管期限、备注、经手人、移交时间等。 

附录 蕨菜、薇菜、猴腿菜、荚果蕨软罐头加工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菜、猴腿菜、荚果软罐头加工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蕨菜、薇菜、猴腿菜、荚果蕨加工制成的罐头食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部分(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03食品添加剂 

GB/T500911-1996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00912-1996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3-1996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500914-1996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 

GB/T500916-1996食品中锡的测定方法 

GB/T500917-1996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1996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18-1996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QB1006罐头食品检验规则 

QB1007罐头食品净重和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名词术语 

3.1  山野菜软罐头 

经科学保鲜工艺加工,保存其天然固有的色、香闺 、味、形态及营养的山野菜加工产品。 

3.2  盐渍 

盐渍就是食用盐把菜腌制起来的加工方法。 

 脱盐 

采用快速脱盐机,复原过程中所用的水必须控制在低温、中性,避免损失水溶性营养物质。 

 包装和杀菌 

封合温度180-200℃,真空度为0.08-0.093kPa,封合时间为3-5s。采用巴式常压法杀菌,10min升温至85℃,在85℃保温杀菌45min 

 干制品的复原和漂白 

升温预煮,定时换水,预煮温度60-80℃,换水时间每2h1次。换水3次后菜的表面光滑无皱纹时再用冷水浸泡。干菜复原后体积增至原菜的6-7倍。在第二次、第三次浸泡时加入亚硫酸氢钠进行漂白处理,使用量为0.4g/kg.最后再进行漂洗。 

 原料要求 

所采用原料中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二级品以上执行;没有国家标准的按地产收购标准二级品以上执行。 

 技术要求 

8.1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感官指标 

项目 

指标规定 

色泽 

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 

气味与滋味 

具有该品种应具有的滋味与气味,无异味 

外观 

菜质鲜嫩,整枝或断切口平整,无黑头,无黑斑,无腐烂 

杂质 

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8.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规定 

净重 

待定 

固形物 

待定 

氯化钠 

待定 

总酸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六六六、滴滴涕 

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 

待定 

8.3  卫生指标 

GB7096执行。 

 试验方法 

9.1  感官检验 

9.1.1  眼看:菜质鲜嫩完整,整枝或断切口平整,无黑头,无黑斑,无腐烂,表面平滑,结构紧密,具有同原料应有的色泽。 

9.1.2  鼻闻、口尝: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与滋味,不允许有异味。 

9.2  理化检验 

9.2.1  净含量 

QB1007规定的方法检验。 

9.2.2  固形物 

QB1007规定的方法检验。 

9.2.3  氯化钠 

GB12456规定的方法检验。 

10  检验规则 

10.1  抽样 

每生产1t500kg),随机抽样1‰,最小抽取量不低于0.5kg. 

10.2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净含量、杂质。 

10.3  型式检验 

10.3.1  型式检验项目为标准全项检验。 

10.3.2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必须做型式检验: 

①原辅材料、设备、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②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③发生质量纠纷时; 

④正常生产一年检验一次。 

10.4  判定原则 

产品出厂前,由检验人员按标准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签发合格证,并注明批号、出厂日期、检验员代号,方可出厂。如有不符合项目时,应加倍抽样,对该项目指标进行复检。如果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应判为不合格产品。 

1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  标志 

单元包装按GB7718执行。 

11.2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11.3  运输 

运输中不得与有害物质同仓同载,并应轻装轻卸,避免重物挤压、撞击,防止潮湿、雨淋、日晒。 

11.4  贮存 

贮存于通风干燥仓库内,离地面20cm以上,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于传播虫害的物质混合存放,防止虫害、鼠害等危害。 

附录 蕨菜盐渍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盐渍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蕨菜盐油加工技术。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内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枝头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 

3.1  盐渍 

盐渍即用食用盐把菜腌制起来的加工方法。 

3.2  整理分级 

将当日采收的鲜蕨菜洗净泥土,切去硬化部分,然后按色泽和长短分别放在一起,蕨菜要用橡胶皮套捆成5cm的小把,即可盐渍加工。 

 盐渍 

4.1  一次盐渍 

菜和食盐的比例为103。先在缸内按一层菜一层盐放好。放盐量从底往上要逐层增加,尤其是最上面一层要更多一些。摆放满后,缸盖上放石头压紧,经过8-10天,将菜取出,从上到下依此摆放到另一个容器内再进行盐渍(第一次盐渍出的水不能重复使用,以免引起腐烂)。 

4.2  二次盐渍 

将第一次腌渍的蕨菜和盐按201的比例,一层盐一层菜摆放入缸内,最上一层还要多放一些盐。而后,再用盐渍液灌满盐渍缸,盖好盖,用石头压紧,放在阴凉处腌制14-16天即成。第二次盐渍蕨菜用的是饱和盐水,盐渍蕨菜以后抓时有柔软感,颜色接近新鲜的菜为上品。 

配制盐渍液的方法如下。 

在盐渍前先配制好饱和盐水。盐渍用盐一定要用食用无碘大粒盐,盐渍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标准。具体做法:先将盐用适量净水溶解后澄清,用纱布过滤除去有害杂物,否则将影响盐渍品质量,取过滤液重新结晶,得到结晶盐加适量开水溶化,直到盐不能溶解,测定其波美度为22度为止。 

附录 薇菜、蕨菜干制品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薇菜干制品的加工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薇菜干制品的加工技术。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内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碎菜 

长度不足1cm的短菜和花叶。 

3.2  死菜 

水煮浸泡后也不能复原的蕨菜干。 

3.3  过火菜 

水煮浸泡后菜体破裂的蕨菜干。 

3.4  老化菜 

蕨菜基部纤维老化不能食用的部分。 

 整理分级 

将当日采收鲜蕨菜、薇菜拣除杂草,剔除黄叶老叶,切去老化菜,洗净泥土,然后按色泽、长短、粗细分别放在一起(薇菜应在此工序中捋去鳞毛),即可干制加工。 

 沸水浸烫 

将预处理后分级好的蕨菜置于沸水中快速浸烫3min,武火,不盖锅盖。一次下锅的料不宜太多,料水比为12,浸烫时要勤翻动,使菜体受热均匀,煮到火候的菜发出清香味,从基部往顶端能撕成两半,色鲜绿、无夹生、不过火。随即捞出,放入冷水中降温,保持叶色鲜绿(薇菜也可以在此工序中捋去鳞毛)。 

 晾晒 

浸凉的菜捞出摊放在洁净的苇席上,在向阳通风处2-3天便可干燥。火候适宜的菜逐渐变为褐棕色,夹生或过火菜逐渐变黑色。要防止雨淋、露湿、霉烂。 

 揉搓 

揉搓是加工薇菜的重要一环。当菜晾至表皮有皱纹时,开始第一次揉搓,放在苇席上轻轻地做弧形揉搓,注意不要揉破表皮,搓出水为止。然后继续摊开晾晒,晒到发干时进行第二次揉搓,仍以搓出水为止。但揉搓时间一次比一次短,搓揉力度加大。晒至八成干时,阴凉至全干。严禁用火炕或锅烘干,因为那样烘干的产品品质不好,不符合标准。 

 挑选 

对晾干后的菜干要进行挑选。合格品应为棕褐色,有光泽,卷曲而多皱纹,干爽而弹性;同时进行水分还原试验,方法是交干菜全部浸泡开,看是否全部吸水复原,不能复原的为不合格品,应进一步挑选。一级品的标准:水分在13%以内,色泽呈棕褐色或棕红色;组织形态柔软,多皱纹,呈卷曲状,无老化菜及碎菜,略有光泽,富有弹性,浸泡后全部复原,无死菜和过火菜;单株干菜最短不低于5cm,最小直径在2mm以上,具有本品应有的滋味及气味,无异味;无杂质及其他山野菜,无虫害菜及毛发;干燥、洁净,无灰尘及污物。 

 包装与贮存 

采用食品袋直空密封包装,可保质6个月以上。出口品要用瓦楞纸箱,内衬一层防潮纸包装。每箱装菜干10kg,之后将纸箱上口封好。在箱的两头各加一道腰带,用以加固。然后放入通风、干燥、洁净的库内贮存。防止与农药、化肥、石油等有毒和有异味的物品接触。防止烟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ob 体育中国有限ob 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